html模版"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報道:內容鮮活精彩形式有聲有色
原標題:內容鮮活精彩 形式有聲有色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漢唐風。延綿2000多年的絲綢之路精神,因“一帶一路”倡議而重返全球視野。“一帶一路”國小木屋建造際合作高峰論壇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29位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及聯合國秘書長等3位重要國際組織負責人,同來自130多個國傢的約1500名各界貴賓共繪藍圖,同時,參加高峰論壇報道的中外記者超過4000人。

為瞭報道好這次盛會,大量媒體從一個月前就開始推出新聞專題和圖片專版,深度解析,鮮活講述,精彩呈現,以深度觀察、現場特稿和圖片故事帶讀者領略峰會精髓,幫讀者解讀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方案,為盛會營造瞭良好的輿論環境。高峰論壇期間,各傢媒體更是通過多種形式呈現出瞭一道豐富多彩的新聞大餐,比如通過網站和媒體的“兩微一端”來生動闡釋“一帶一路”倡議,又比如通過各種新方法、新手段立體化報道論壇全程。

以大力度報道形成聲勢

為瞭加大報道力度,眾多媒體選派采編骨幹組成報道團隊,聚焦論壇主題,宣介“一帶一路”倡議的理念,揭示“一帶一路”建設的內涵,用事實說話,反映“一帶一路”建設的成效,反映各方對“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評價木野養生會館-官方網站,形成影響和聲勢。

有的媒體承載絲路精神,展現“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積極進展和我國在沿線國傢合作落地項目取得的豐碩成果,報道“一帶一路”建設對於服務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和結構轉型升級,促進相關地區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比如《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媒體都開設瞭《一帶一路·合作共贏》專欄,通過圖文並茂梳理成績,突出合作共贏的理念,呈現出“一帶一路”建設動態,展望瞭“一帶一路”發展未來。《中石化參與“一帶一路”沿線40多個國傢和地區項目建設 用中國品質給世界“加油”》《新疆華凌:邁開大步“走出去”》等文章通過深入挖掘典型案例,報道中央和地方企業大力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傢業務,積極參與重點項目、重大工程建設的成功經驗,展示我國與沿線國傢和地區在各個領域合作共贏的進展成效。

在高峰論壇舉行的這兩天裡,不少紙媒圍繞論壇推出特刊,既報道論壇的活動內容,也不斷解讀舉辦論壇的重要意義,有的媒體還深入采訪有關部門負責人和相關專傢學者,準確解讀“一帶一路”建設的總體規劃,全面介紹相關規劃和方案的基本原則、重點內容和保障措施。《光明日報》接連幾天的論壇特刊,既有數據制圖來一目瞭然呈現的《“一帶一路”三年 “五通”走瞭多遠》,也有豐富多彩的《“一帶一路”光明談》,通過與專傢學者的對談來探索如何借論壇這個契機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問題。

5月14日,聽瞭習近平主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之後,《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媒體均及時組織解讀報道,並在5月15日大量刊發對習近平主席主旨演講提出的新理念新觀點新主張的深入闡釋,準確解讀其思想內涵和重大意義。

主場優勢讓北京本地的媒體報道更為引人註目,《北京日報》在5月14日這天推出《築夢絲路》特刊,與讀者一道對接“一帶一路”上的廣闊“朋友圈”,特刊中的頭條《共襄盛舉 共享繁榮》,更是大氣磅礴地指出:“我們堅信,以峰會為契機,‘一帶一路’這一中國方案,必將凝聚起更強大的國際共識,必將匯聚起更磅礴的世界能量,並以其前所未有的進取心態、開放氣度、合作取向、共享精神,為當今時代和未來書寫下光輝篇章!”

《河南日報》《重慶晚報》等地方媒體除瞭對“一帶一路”進行多角度解讀之外,還結合自己的地域特色,如5月14日刊發的《融入“一帶一路”中原大地飛歌》《看重慶如何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等文章,都談到瞭各自區域如何借助“一帶一路”建設賦予的機遇,來勾畫創新、開放發展的新願景。

以合作事例解讀推進思路

那麼,對於“一帶一路”倡議,國外的“朋友圈”又是怎樣評價的呢?媒體通過國內外政府、機構、院校的專傢學者等“大咖”的分析研判,能讓受眾更好地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意義與價值。在多傢媒體的采訪報道中,齊普拉斯等多個國傢的政要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高度評價,知道不少外國人都對“一帶一路”寄予厚望。

與此同時,一系列報道也將中國紮實推進“一帶一路”的做法介紹給世界。新華社5月14日發出的評論《讓務實舉措助力“一帶一路”行穩致遠》中就指出:“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等措施加大資金支持,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行動表明建設自由貿易網絡的決心,啟動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點燃發展新引擎,提供600億元人民幣援助建設更多民生項目……實實在在的舉動,真金白銀的投入,無不昭示出中國對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堅定信心,與沿線國傢和人民休戚與共的鮮明態度,和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不懈求索。”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世界的共同機遇》直言:“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合作,不是一種單向資本、產能、勞動力的輸出,而是一種整合資源、盤活資源。比如,中國企業中遠海運接管下的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正成為‘一帶一路’上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希臘經濟和工業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由於比港集裝箱處理效率提高,以及中遠海運對比港的未來規劃帶來的產業聯動效應,比港未來每年將為希臘經濟帶來額外51億歐元的長期收入,到2052年前將累計增加12.5萬個就業機會。”

當然,媒體也以建設性的角度,結合現實案例提出解決方法。《人民日報》5月11日理論版刊發的《推進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一文,直言我國與沿線國傢在陸路、水路、航空、能源、通信等方面的發展規劃和技術標準存在較大差異,專業技術人才供不應求等,提出應加強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傢在規劃制度、標準體系、人員等方面的互聯互通,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

以多元化形式講好故事

多元化的形式讓報道在紙媒端的呈現方式別出心裁,也讓報道在新媒體端的表達更加精彩厚重,把故事講得更好,讓“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設施等在指尖聯通。

《人民日報》的“中國故事”工作室匯總瞭65個國傢的青年代表談“一帶一路”,並將這些看法做成瞭微視頻,推動文明的交流。

新華社在這次的“一帶一路”報道中,推出瞭不少叫好的微視頻。在5月重磅推出的《你好,一帶一路》系列微視頻,發佈來自陜西、甘肅、寧夏、新疆、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意大利、荷蘭的11部“新鮮視覺”,帶用戶探尋不一樣的絲路故事。創意動畫視頻《“一帶一路”篆記》將“實、美、通、信、興”5個古風古韻的小篆體漢字通過拆文解字,把“一帶一路”倡議所蘊含的東方智慧在用戶眼前鋪展開來。雙語說唱MV《“一帶一路”全球唱》更是新華社音視頻部的一次新嘗試,讓全球“90後”助唱“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混搭畫風增加瞭傳播力。

在全國兩會已經打出名聲的《光明日報》“小明”,這次還推出瞭“小明AI一帶一路”應用,用戶隻需要掃描《光明日報》報道、圖片或絲路沿線采訪城市的主要地標圖片,或直接與“小明”語音交流,便可獲取有關“一帶一路”的更多最新資訊和歷史人文故事。

《中國青年報》的中青在線精心策劃推出“致新絲路”專題頁面,匯集圖文、視頻、虛擬現實、地圖、H5和互動等多種報道樣態,並在5月13日至15日發起瞭72小時大型全景直播“跨越時空的對話”,呈現“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盛況。(記者 袁舒婕)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習近平“4·19”台灣電動床工廠講話一周年 發生這些改變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一年過去瞭,讓我們再次重溫總書記4·19講話,看看我國網信事業的新進展、新變化,感受國傢的進步、百姓的收獲。

【詳細】

獨傢:傳媒界全國政協委員知多少

2017年全國兩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齊聚北京,共商國是。傳媒界的政協委員都有誰,他們帶來什麼提案,關註哪些話題,人民網傳媒頻道特地予以梳理,以饗讀者。

【詳細】

CC66143F15672EC5
arrow
arrow

    wsw860a8k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